面對認知障礙症,與其消極對待,不如積極行動。預防認知障礙症不再是空談,而是每個人都可參與的實踐,從今天開始改變生活習慣,就是投資未來健康大腦的關鍵第一步。【對抗認知障礙症新曙光】從預防到創新治療
在香港,每10位70歲或以上的長者中,便有一位罹患認知障礙症;而到了85歲以上,比例更高達每三人中有一人患病。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持續加劇,受認知障礙症影響的患者及其照顧者的人數預料將不斷上升。許多人誤以為認知障礙是年老必然的退化過程,難以避免,然而海外大型研究已證實,只要及早從多方面著手,就能顯著降低患病風險。提前預防認知障礙症已是國際主流趨勢,不少國家更計劃全國推行相關措施,期望香港市民也能加強對相關議題的認知。
研究證實認知障礙症可有效預防
事實上,認知障礙症患者腦部的病變,早在病徵出現前二十年已開始形成,因此預防工作必須更早啟動。在2015年發表的芬蘭「FINGER研究」證實了「多領域生活型態介入」能有效預防認知衰退,透過飲食、運動、認知訓練及心血管管理來積極照顧我們的大腦,為預防認知障礙症帶來了巨大的希望。
該研究為期兩年,招募了約1000名60至77歲、認知功能正常但具有較高風險(如心血管風險因素)的長者參與。受試者分為兩組:綜合介入組接受為期兩年、密集且多面向的計畫,對照組僅接受定期的一般健康建議和檢查。兩年後,兩組參與者雖皆有進步,但綜合介入組在整體認知功能的表現顯著優於對照組——其認知功能、執行能力、思維敏捷度和記憶力分別提高了25%、83%、150%和40%。這些數據為認知障礙症預防提供了關鍵實證基礎。
經顱脈衝刺激 (TPS)治療有助改善認知功能
TPS 使用一種稱為衝擊波的聲脈衝來向特定腦區傳遞物理能量,這種技術近年已獲歐盟批准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,顯示出改善認知功能和情感症狀的潛力。衝擊波能深入腦部特定區域,刺激血管與神經細胞,促進血管生長因數分泌,並增強細胞滲透性。
治療過程相當簡單:患者頭上塗抹超聲波凝膠後,配戴具智慧定位功能的眼鏡,接受約6000脈衝治療,歷時約30分鐘。整個療程為期兩星期共六次治療,之後每四至六星期進行一次維持治療。海外研究顯示,患者僅接受兩星期的顱內脈衝治療後,在「CERAD神經心理測驗」總分已有顯著進步,尤其在記憶與語言處理方面;同時,「貝克抑鬱指數」(Beck's Depression Index)也有所改善。
💡 結語:與其消極對待,不如積極行動